三公经费的管理和控制的区别(加强三公经费的支出)

 admin   2024-06-30 01:24   1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三公经费的管理和控制的区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加强三公经费的支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上半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预算管理对政府财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语文谜我整理的2017上半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上半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1】

20xx年,在局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局政协的关心支持下,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局战略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局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财政体制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经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为: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54.3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17.1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3.46亿元;全局财政总支出预算44.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20.74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3.46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受税制调整等因素影响,对预算进行了调整。

三公经费和专项交通费的区别

三公经费和专项交通费的区别在于使用单位。

1、三公经费是指中央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

2、专项交通费,,是指车改单位用于个人县域以内公务活动的交通经费,由单位按规定标准发放,并由个,人包干使用,远程专项交通经费。

"八项规定"四年多,中央"三公"经费降了吗

中共中央不久前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审计署有关负责人日前就此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审计机关将密切关注各地各部门落实“八项规定”相关情况,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等问题,其中要重点检查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和公车购置费等安排使用情况。(1月30日新华网)  事实上,有没有八项规定,对审计部门来说,“三公经费”都应该是审计的一个重点,且是比一般重点还要重点的内容。  问题是,由于“三公经费”一般都与行政权力、行政行为紧紧结合在一起。审“三公经费”,就等于审行政权力、行政行为,就会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紧密挂钩。一旦将其定性为违纪违法,就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责任追究。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往往被审计部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此,每年的财政审计、部门审计中,“三公经费”也就没有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久而久之,“三公经费”也就成了比教育经费、科技经费、文化经费、医疗卫生经费等还要“刚性”的经费,存在于各级政府、部门的预算计划、预算指标之中。  按理,从中央要求公开“三公经费”起,审计部门就要对“三公经费”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审计与调查,特别是“三公经费”的去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审计目标与要求,从而,帮助各级政府控制好“三公经费”,减少财政资金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实际情况是,“三公经费”仍然没有成为审计部门检查和审计的重点,也没有在每年的财政审计、部门审计中,对“三公经费”作出特别的交待和公开,以至于各级公布的“三公经费”,的还是一种形式、一种摆设,“三公经费”的数量,也是有增无减。  既然审计部门作出表态,要求按照中央的八项规定,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将“三公经费”作为重点,列入每年的审计工作范围,进行重点审计、重点监管。那么,审计部门将从哪里入手,对“三公经费”进行审计呢?审计“三公经费”的突破口又将放在哪里呢?要知道,对审计工作来说,要想审出水平、审出效率、审出质量,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找到突破口,找到切入点,找到能够有利于从源头管理的法与途径,而不是就事论事,按照单位提供的数据,泛泛而审。如果这样,审计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效果也很难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三公经费”审计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那就是延长审计工作的触角,把“三公经费”的去向认真审一审。而审计“三公经费”的去向,也不能点到为止,仅仅靠单位提供的资料,而要解剖麻雀,沿着“三公经费”使用的去向,深入下去进行调查,挖出“三公经费”的真正使用问题。不然,最终的结果与“三公经费”公开没有多大区别,也是一笔糊涂账。因为,从这些年频频曝出的经济案件看,也出现了很多涉及“三公经费”的案件,如公款旅游、山吃海喝、在高档酒店召开各种会议、发高档纪念品,甚至开会发钱等。如果仅仅看发票,根本看不出名堂。  只有抓住切入点,“三公经费”的审计才能审出效果,审计对“三公经费”的控制和约束以及推动“三公经费”公开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如何审计三公经费

 中共中央不久前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审计署有关负责人日前就此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审计机关将密切关注各地各部门落实“八项规定”相关情况,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等问题,其中要重点检查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和公车购置费等安排使用情况。(1月30日新华网)

事实上,有没有八项规定,对审计部门来说,“三公经费”都应该是审计的一个重点,且是比一般重点还要重点的内容。

问题是,由于“三公经费”一般都与行政权力、行政行为紧紧结合在一起。审“三公经费”,就等于审行政权力、行政行为,就会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紧密挂钩。一旦将其定性为违纪违法,就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责任追究。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往往被审计部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此,每年的财政审计、部门审计中,“三公经费”也就没有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久而久之,“三公经费”也就成了比教育经费、科技经费、文化经费、医疗卫生经费等还要“刚性”的经费,存在于各级政府、部门的预算计划、预算指标之中。

三公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区别

三公经费是指用于吃喝的公经费、用于车辆的公经费、用于出国(出境)的公经费,属于部门消费性质的财政支出。公用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工作任务用于设备设施的维持性费用支出,以及直接用于公务活动的支出。

如何进行党建管理创新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创新来源于扎实的功底,创新需要用扎实的基础工作来做保障,更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找准突破口。我们必须提高对学习的认识,通过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负起工作职责,为创新党建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研究,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党建工作创新,就是要体现出特色,要有精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叫得响,有影响力。

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按单位、按片设立的方式,探索在居住临近、方便活动、党员较多的自然庄、两新企业中设立党支部;按照从业方式、年龄等划分设立特色党支部等;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来灵活设立党组织,使党员活动与管理更便利、更容易,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活力。     要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充分考虑党员实际,在管理教育上坚持分类指导,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     在活动开展的时间上、活动内容上要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党建活动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在教育管理上要推行分类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能动式”管理;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要实行“强化式”管理,对在岗党员实行“双重式”管理,一方面要强化组织、纪律、制度规范管理,同时也要强化岗位责任制,履行好工作职责。

本文地址:http://znjxjc.cn/jx/7070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